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愿 通讯员 潘向昆
针灸泰斗,杏林楷模。9月30日,针灸大师邵经明教授塑像揭幕仪式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举行,来自业界的专家、领导以及邵氏针灸流派弟子等共同见证。
邵经明,1911年出生。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著名针负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是河南省针灸事业发展的奠基人和带头人。
他通晓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尤精于针灸,在学术上多有独到之处。他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准确诊断;针灸取穴少而精,重视特定穴的应用,擅用背腧穴治疗脏腑病;针刺手法师古而不泥古,将针刺与气功融为一体,创出一种热感手法,尤其对火针、三棱针的应用多有发挥;他研创的“三穴五针法”治疗哮喘,独具匠心,疗效不凡,堪称针灸界奇迹。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将“邵氏五针法治疗肺脾亏虚型哮喘病的多中心临床评价”作为中医临床适宜推广项目向全国推广,学界已将该技术编入本科教材中。
展开剩余42%他不仅医术精湛,更是医德高尚。他把唐代名医孙思邈《大医精诚》中的“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名句,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亲笔书写下来放在诊室的办公桌上,并要求弟子们反复诵读,充分显示了大医的仁爱之心。他心连广宇,志存大道,一生淡泊寡欲,粗衣粝食,勤奋读书,老而不倦。对于公益事业,却每每慷慨解爽。
“邵经明教授一生热爱和忠诚中医药事业,为河南中医药大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后世留下了值得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加民表示,要学习邵老精研医术,行为杏林真君子;学习他严谨治学,志为斯世大先生;学习他敢为人先,敢为时代先行者。全校上下要以此次塑像揭幕为契机,深挖名医学术精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邵老留下的“金钥匙”转化为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强大动力。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张晓东表示,邵经明教授塑像落成,不仅是对邵经明教授卓越贡献的深情礼赞,更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全院职工将以先生为楷模,学习好邵老为人为医为学的高尚品格和宽阔胸襟,更好发扬教育家精神,激励后学,在守正创新中推动针灸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医药强省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可查的实盘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